一、根據植物學家分析,茶樹的起源至今已有6000萬年至7000萬年的歷史。二、最早的茶字公元前2世紀,西漢司馬相如的《凡將篇》中提到的就是茶;在唐代陸羽《茶經》問世之前,對茶的提法就有10多種;作為一個完整的茶字,字形、字音、字義三者同時被確定下來,是中唐以后的事。茶字出自中國,源于中國,中國是茶樹的原產地。三、最早的茶樹上古的神農時代的傳說:“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荼)而解之”。按此推論,人類發現和利用茶葉始于原始母系氏族社會,迄今為止有五六千年的歷史了。四、茶樹的原產地:中國是茶樹的原產地,而且已經明...
綠茶:鮮葉→攤放→殺青→揉捻→干燥紅茶:鮮葉→萎調→揉捻(揉切)→發酵→干燥青茶(烏龍茶):鮮葉→曬青(萎調)→做青(搖青)→殺青→揉捻→干燥。白茶:鮮葉→萎調→干燥(新工藝:鮮葉→萎調→輕揉→干燥。福鼎白茶加工)黃茶:鮮葉→殺青→揉捻→悶黃→干燥黑茶:鮮葉→殺青→揉捻→渥堆→干燥
鳳牌紅茶產地價值一、源自云南鳳慶古生茶園鳳牌滇紅茶原料基地集中在瀾滄江中游的云南省鳳慶縣,這里是茶樹原產地的中心地帶之一,至今尚存有上萬畝的野生型、栽培型古茶樹。其中享有“世界茶王”美譽的小灣香竹箐栽培型古茶樹,樹高10.8米,樹幅11.2米,樹圍5.48米,經考證已有3200年的樹齡,目前仍枝繁葉茂,生機盎然。同時,這里也是馳名中外的優質滇紅茶核心產區。極致的茶樹生長環境,孕育天賦好茶。東經99°31′—100°13′,北緯24°13′—25°02′,是世界公認的植物生長黃金走廊,是無可復制的優質好茶坐標。恒春之...
茶葉精制加工主要通過篩、選、揀、烘等工序將毛茶大小、長短、粗細、輕重分開,剔除雜質、科學拼配、復火去水、提高香氣、調和滋味,保證成品茶整齊劃一、內質達到要求?;竟に嚍椋好琛帧逗Y→園篩→風選→剔雜→拼堆→復火→包裝
茶葉再加工主要指花茶、緊壓茶、普洱茶的加工,其基本工藝流程為:花茶:茶坯→鮮花拌合→窨花→提花→干燥→包裝緊壓茶:茶坯→蒸軟→做型→干燥→包裝普洱茶:毛茶→發水→渥堆→翻堆→攤晾干燥
茶樹的種植與管理主要分為以下幾個階段:育苗階段、定植階段、幼齡期管理、投產期管理、衰老期更新管理。育苗一般一年為一個周期。定植可常年進行,但大多數在夏季水、熱條件較好時進行(云南一般在端午—立秋這個時段移栽)。幼齡時期一般3—4年完成三次定型修剪。茶樹冠面基本封行,投產采摘。投產茶園的管理主要是:土肥管理、樹冠管理、采摘管理、病蟲草害管理。衰老期的更新管理主要采取臺刈、重修剪或嫁接更新三種主要技術措施。
以“席”的形式,將茶事回歸到古時“四般閑事”的氛圍中。融入東方傳統審美情趣、人文情懷,以及現代人重構生活美學的意愿,形成一種雅致的吃茶方式。一方茶席,以茶為魂,配以不同茶器,加上花藝、香道等的組合,在寧心喝一盞茶之間,摩挲更多與茶有關的種種。吃茶“一水間”隆冬之月,四季如春的昆明不免也會染上節令的凜冽。一群好茶之人卻早已翹首以待,要在這寒冷之時,前往峨眉山,取峨眉之雪水,瀹茶聚友,召開茶會。王迎新便是這場茶會的創立人之一。2008年,王迎新與一群志同道合的云南茶人一起發起的“無上清涼云茶會”,以純公益茶會的方式,倡...
一曲《優雅茶水香》,一幅《寧靜致遠》,一泡古樹紅茶,柔化成一味清香,彌散于音樂之中,空氣開始變得柔和。茶湯入口,洗盡覆蓋在靈魂之上的塵埃與憂愁,心海早已灑落一片芬芳。當我們到達滇西科技師范學院茶藝教室的時候,王教授早已等在教室里,已經布好茶席,只等品茶人的到來。王紹梅教授是滇西科技師范學院生物技術與工程學院的一位教師,主要教授茶葉審評、茶文化、茶藝茶道課程。今天她要向筆者講述她對茶席的見解。我們的采訪是在一泡新工藝古樹紅茶中開始。這款茶是王教授自己加工制作的,采用的是昔歸古茶園的鮮葉,一股原始森林的味道,濃郁、甜蜜...